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、国务院《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》,推动法学教育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,服务国家知识产权强国战略,2025年10月21日,法学院在模拟法庭成功举办了第59期“法治中国大讲坛”。本次活动以“金庸诉江南案视角下的同人创作者著作权问题探讨”为主题,特邀金庸诉江南案原告代理律师、北京市盈科(广州)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、负责人、知识产权部主任、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行业导师牟晋军律师担任主讲人。讲座由张雅萍院长主持。
 
法学院党委书记仝自力,副院长朱玛、法律学位教育中心主任陈衍桥,北京市盈科(广州)律师事务所人资总监胡雅恩等与200余名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共同参与了学术活动。
 
牟晋军律师结合其亲历的“金庸诉江南案”——这一被誉为“同人作品第一案”的经典案例,从案件背景、争议焦点、法律适用及判决影响等多个维度,深入剖析了同人创作中涉及的著作权法律问题。他详细阐述了如何在尊重原创、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,界定同人作品的合法边界,并就当前网络文学与创意产业中频发的著作权争议提出了专业见解。牟律师的讲解内容翔实、逻辑清晰,既有理论深度,又极具实践指导意义,引发了在场师生的深入思考和热烈讨论。在与谈环节,副院长朱玛就相关问题与牟律师进行了深入交流,进一步拓展了讨论的广度与深度。
 
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中,现场同学踊跃提问,气氛热烈。同学们就“同人作品商业化的法律边界”、“网络文学平台的责任认定”、“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归属”等前沿问题与牟晋军律师进行了深入交流。牟律师结合司法实践和最新案例,对每个问题都给予了细致专业的解答,为同学们厘清了理论困惑,拓宽了学术视野。多位同学表示,这种与一线法律实务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十分珍贵,使自己对知识产权法的理解不再局限于书本,而是与行业发展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。
 
本次讲座是法学院积极回应国家关于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、培养高水平法治人才战略需求的具体举措。活动不仅深化了师生对著作权法前沿问题的理解,更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,展现了学院在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模式、服务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方面的积极作为。
 
 未来,法学院将继续依托“法治中国大讲坛”等品牌学术平台,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,持续引入优质实务资源,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,致力于培养更多具备坚定理想信念、扎实法学功底、卓越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法治人才,为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、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,建设法治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 撰稿人:陈衍桥
2025年10月21日